中國古人在飲食養(yǎng)生上是非常講究的,提倡冬季應“早吃熱,晚吃涼”。從中醫(yī)的角度來看,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。中醫(yī)認為藥有寒、涼、溫、熱等四種不同的性質(zhì),而不同性質(zhì)的食物在食用時也有很大不同。根據(jù)“陰陽消長”的理論,人在早上時的胃中之氣有待升發(fā),適當?shù)爻孕嵝缘氖澄铮蔀橐惶斓氖澄锵臀沾蚝没A,使全身都變得溫暖舒適。而到了晚上,人體的陽氣收斂、陰氣外盛,此時應該多吃一些清熱、下氣、消食的涼性食物,這樣更有利于夜間休息。
就拿姜來說吧,姜味辛性溫,早上吃姜可以健脾溫胃,能加快血液循環(huán)、興奮神經(jīng)。如果得了風寒感冒,早上喝點姜湯也可減緩癥狀。但晚上吃姜卻并不適宜,可能影響睡眠,傷及腸道。并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姜還很容易產(chǎn)生內(nèi)熱,久而久之容易出現(xiàn)“上火”的癥狀。
所以早餐時不妨吃些米飯、面包、饅頭等主食,喝些牛奶、熱可可等暖胃飲料;中午可以吃些牛肉、雞肉、羊肉等熱性肉類,還可適當輔以韭菜、洋蔥、香蔥、大蒜等升陽氣的蔬菜。但晚餐則要以清淡為主,肉類可以吃點魚肉,蔬菜則可以選擇蘑菇、豆腐、白菜、蘿卜、油菜等性平的蔬菜,給自己一個安穩(wěn)的睡眠。 |